丹皮酚多晶型的热稳定性研究
作者:瑞科和利 2025.01.16 点击109次
丹皮酚多晶型的热稳定性研究
丹皮酚(paeonol,PA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从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凋亡抑制作用,对保护血管和改善肝脏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丹皮酚的挥发性较强,因其水溶性差、代谢快、易挥发等特点 致使制剂的加工和贮存受到一定的限制,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周洪亮课题组研究丹皮酚多晶型的热稳定性及其对溶出行为的影响。 药物的多晶型是指药物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从而导致药物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型。多晶型现象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溶解度及溶出速率等,晶型研究对药物研发,尤其固体制剂的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晶型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丹皮酚常温状态下可呈固、液两种状态。研究人员曾尝试将丹皮酚加热融化后置常温条件下进行析晶,但未获成功,液态丹皮酚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可存在数月之久。而丹皮酚熔点为49-51 ℃,该状态下丹皮酚为过冷液体,属于不稳定状态(介稳状态),在剧烈摇晃或加入晶体种子后则瞬间转变为固态丹皮酚。在丹皮酚晶型制备过程中共尝试了8 种溶剂,其中,乙酸乙酯、乙腈中获得的晶型判断为同一晶型,而甲醇中获得的晶型与初始晶型一致,最终获得了6 种晶型丹皮酚固体。
周洪亮课题组利用美国TA公司SDT Q600 型同步热分析仪对不同晶型进行表征。
图1.丹皮酚不同晶型的热分析曲线
在TGA 曲线中,丹皮酚晶体的失重温度为100-200℃,主要为丹皮酚分子的气化所致,这也解释了丹皮酚可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原因。在DSC 曲线中,50 ℃左右的峰为丹皮酚融化所致吸热峰,丹皮酚6 种晶型的熔点分别为59.09、50.91、44.67、51.34、51.42、50.80℃。其中,晶型II、IV、V、VI 熔点与文献报道的49-51℃吻合,而晶型I 的熔点为59.09℃,晶型III 熔点为44.67℃,与文献报道熔点温度有一定差距,分析为晶型差异导致。此外,各晶型样品200℃左右还有一个较大的吸热峰,该峰与TGA 曲线的失重温度一致,由丹皮酚在该温度下气化吸热导致。
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XRPD)、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法(SEM)对不同晶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6 种晶型(I、II、III、IV、V、VI)在XRPD、SEM、FT-IR 等方法的检测结果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晶型丹皮酚在4 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晶型I 溶出最慢,而晶型III 最快。结论研究阐明了丹皮酚各晶型间的差异,可为其晶型鉴别提供依据,为其优势药用晶型的选择及制剂开发提供指导。
随着医药学与材料学的发展,丹皮酚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应用于临床前,需对其进行稳定性、晶型进行评价,有些科学家丹将丹皮酚负载在纤维内部,被载体所保护,提高其热稳定性,为开拓丹皮酚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洪亮,高紫薇,田明鑫,等.丹皮酚多晶型的制备、表征及其体外溶出行为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37(02):68-71+76.DOI:10.13728/j.1673-6427.2023.02.013. [2]武雪芬,郑晓珂,姚宏建,等.丹皮酚包合物的热稳定性考察和形成常数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5,(07):501-503. [3]许海棠,廖华珍,周菊英,等.载丹皮酚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J].中草药,2023,54(14):4493-4500. 本文来自:瑞科和利 | 产品分类
重点推荐产品
|